中西合璧传经典 医心为民济世人
文章来源:十堰周刊 发布时间:2021-03-17 15:32 浏览量:次
多年来,十堰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坚持中西医结合道路,中医做特,西医做强,同时结合西医先进技术,打造“中西医结合医院”特色品牌,近年来多个省级重点专科的成功创建,让万千患者在“中西合璧”中重获新生。
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中西合璧扬国粹 专科特色展实力
“您的病情一直控制的不错,按时吃药,注意休息,不适随诊。”市中西结合医院心血管内科门诊,副主任蔡晶晶为一名91岁的老人把完脉后,开出了药方。家属扶起老人站起身来,连声道谢。
一年多前,这名高龄老人还因为心慌、胸闷、胸腹水、双下肢水肿等不适反复住院,尝试各种方法始终不见好转。去年3月,家属慕名求诊于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心血管内科,蔡晶晶采取中医温阳利水,回阳救逆、养心补肾,西医对症等的方式,稳定了老人的病情,如今已经一年多没再住过院。
这只是市中西医结合医院采取中西结合特色疗法治疗患者的一个缩影。2014年,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荣膺鄂西北首家三级甲等中西医结合医院之后,于2020年顺利通过三甲复审,进一步彰显了中西医结合的底蕴与实力。多年来,十堰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大力发展中医药,同时结合西医先进技术,打造“中西医结合医院”特色品牌,近年来多个省级重点专科的成功创建,让万千患者在“中西合璧”中重获新生。
心血管内科:传承经典 博采众长
蔡晶晶还记得刚见到这名高龄老人的情形。老人姓吴,来自郧阳区,刚到门诊时,除了自诉胸闷、气短、喘不上来气等症状,蔡晶晶在检查的过程中还发现老人心率很慢,有很严重的胸水和腹水,下肢重度水肿,行动困难。
蔡晶晶判断,吴老是冠心病全心衰,合并二度二型房室传导阻滞,病情危重,需要置入心脏起搏器来改善心律失常,但是家人考虑到老人年岁已高,手术风险太大,还是希望保守治疗。收治入院后,蔡晶晶为老人制定了详细的治疗方案,利用现代诊疗技术密切监测病情外,积极给予破格救心汤联合泻肺利水方等汤剂口服,同时采用中药热奄包、中药熏洗、隔姜灸等传统中医疗法以温阳利水,养心活血,健脾补肾。半个月后,吴老的胸闷,气短减轻,胸腹水消失,下肢水肿消退。如今,老人坚持门诊口服中药丸剂以控制病情,一年多没有再住过院。
“中医所指的心衰病对应的便是西医的心力衰竭,属于心脏疾病发展的终末阶段,此时由于心脏的收缩舒张功能下降,便会出现头晕乏力、心慌胸闷、夜里不能平躺,吃不下饭、下肢水肿,严重时会出现胸腔腹腔有积液、动则气喘,甚至吐粉红色泡沫痰等症状。”蔡晶晶介绍,西医治疗心衰主要是利尿扩管强心,患者再入院率高,长期预后差。而中医治疗心衰病的优势是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急可采取中药破格救心汤,真武汤,参附汤、血府逐瘀汤等汤剂口服,加上传统中医疗法,如中药熏洗、隔姜灸,铜砭刮痧等以回阳救逆、温阳利水、养心活血,缓可配合中药丸剂、中药膏方等以健脾补肾巩固疗效,避免症状再发,减少住院次数,减轻患者经济负担。
心血管内科主治医师张定宝介绍,尤其是在心脏介入手术上,中西医结合更是发挥了独特的优势。一般来说病患做了冠脉介入手术放置了支架,但后续需要吃双抗血小板药物,可能会引发纳差、胃痛、失眠、牙龈出血、消化道出血、甚至脑出血等副作用,但我院加用中医传统疗法后,副作用明显减少,病人的生存质量和生活质量显著提高。
80岁的王老对于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赞不绝口。2020年底,王老突然晕倒在卫生间,被家属送至医院行冠脉造影后发现,前降支狭窄已经达到了90%,通过冠脉介入手术放入两个支架后,同时配合中药汤剂、艾灸等中医疗法,王老基本无不适感,十余天便出院。
在心血管内科,这样的案例比比皆是。心血管内科作为湖北省中医重点专科,在科室带头人、主任医师李国臣的带领下,建立起湖北省首家、全国第二家中医经典临床应用研究基地,于2017年正式建立十堰市首个中医经典病区,以经方治疗急危重症为特色,运用中医经典理论治疗心力衰竭、呼吸衰竭等急危重症6000余人次,逐步形成了以西医治疗为基础、中医综合治疗为主要手段的急危重症救治中心。
骨科:回春妙手 中西合璧
拆下手腕上的小夹板,彭老太试着活动了下手腕,已经基本感觉不到疼痛了,这让她欣喜不已,拉着市中西医结合医院骨关节科主任杨阳的手连声道谢。
一个多月前,彭老太在家不慎摔倒,右手撑地时感觉到一阵钻心的疼痛。被家人送到医院后经过拍片,确认是尺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一般来说需要手术进行复位,但问题在于,彭老太已经83岁,还患有糖尿病,如果手术开刀,伤口可能愈合不好,而且也很容易出现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还可能引起术后多种并发症。
杨阳一边安抚彭老太放松,一边用局麻为她缓解疼痛。通过X光片确定骨头断裂的具体位置后,采取牵引和中医手法对骨头进行复位。经过几轮拉伸和调整,确认骨折处已经连接好后,杨阳又为骨折处敷上医院特制的中药粉包,用来活血化瘀、消肿止痛,再用小夹板固定起来,再拍片确认。X光片显示,断裂的骨头已经回到原位。杨阳告诉彭老太家属,十天后再过来复查,调整小夹板位置更换药包,如无意外,4-6周即可恢复如常。
这种不开刀不定钢板即可让断骨重连复位的手法是市中西医结合医院骨关节科的“拿手绝活”。与传统手术相比,采取中医传统手法复位,内服中药活血化瘀,外敷药包消炎止痛,不仅让病患痛苦小、恢复快,也避免了二次手术取钢板的麻烦。更重要的是,相比手术动辄一两万的高昂费用,这种手法复位因为操作便捷、治疗有效、用药方便,全部花销不过几百元。
在骨科,中医药这种“简便验廉”的特性得到了最大程度的体现。杨阳介绍,骨科很多患者都需要长期卧床,护理不当很容易形成血栓,采用中药汤剂内敷,如桃红四物汤等,可以起到活血化瘀、预防血栓的作用,而特制的中药粉包敷在局部,能够消肿止痛,缓解患者不适。
“最重要的是,针对一些脊柱骨折的病患,在术前术中传统中医药可以起到替代或者减少抗生素的作用。术后采用中药汤剂或者中医疗法,能够减少并发症,促进骨质愈合。”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脊柱外科主任任重介绍。
50多岁的张大伯在工地干活时不慎从高处摔下,造成腰椎骨折,被送来时,
除了脊柱疼痛难忍,还出现了腹痛腹胀等不适。任重说,这是因为脊柱神经根
受到刺激之后,影响相邻神经,导致腹痛腹胀。这时采取中药汤剂进行早期介入,可以缓解不适,促进排泄,等身体情况稳定后,便可缩短手术等待时间。术后再配合穴位艾灸、脐敷贴、中药熏洗等传统疗法,可以改善长期卧床带来的便秘、机械系肠梗阻、关节僵硬等问题。
在市中西医结合医院骨科,多项中医实用技术被应用到临床中,都取得了良好的疗效,如中药药浴、中药熏洗、针灸、火罐、中药热奄包、中药涂擦等。还有专科方剂如金黄散、伤科一号、伤科二号、伤科三号、消肿止痛膏等针对损伤不同时期采取内服、外敷起到消肿止痛、强筋健骨,通过临床验证,患者普遍反应效果良好。
不止于心血管内科与骨科,前行中的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用专科建设打造出医院发展的鲜明特色,以传承和创新在中西医结合惠民利民的道路上造福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