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十堰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官方网站!今天是

中医经典焕发时代新活力——十堰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中医经典科

文章来源: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发布时间:2019-03-20 10:30   浏览量:
2019年1月4日,十堰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中医经典科17病房内,中药气息弥漫开来。白某挪了挪足浴盆中的双脚,神色安详。这是她进行中药足浴的第四天,相比前几天的行动困难,她的活动受限程度已经明显好转。
 
今年56的白某怎么也没想到,自己会在2018年的尾声经历一场生死博弈。2018年12月10日,白某因呼吸衰竭被送进了十堰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的ICU,经抢救度过危险期后,19日转入了本院中医经典科17病房,并于31日开始接受中药足浴治疗。“以前只知道泡脚舒服,没想到加了中药还能治病。”额头冒着细汗的白某舒心地说道。
 
艰难转型见曙光
 
以中医治疗手段为主导、病机辨证为核心,综合救治呼衰、心衰等危急重症,是中医经典科的主要治疗特色,也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大优势。从不被接受,到有口皆碑,中医经典科的诞生和成长是一次艰难而成功的转型。
 
2014年,十堰市红十字医院经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批准,正式更名挂牌为中西医结合医院。几年疾步奋进,医院汇集并培养了一大批中医学人才。2017年,心血管内科在医院转型的大趋势下,组建中医经典科,并以经典科室为核心,市卫计委批复,在该院挂牌成立了中医经典理论研究及临床应用研究基地。这是继广东省中医院芳村分院中医经典科之后,全国第二个中医经典科室。
 
由纯西医科室转型为以中医治疗手段为主的科室,两种医学理论碰撞融合,这段路注定充满坎坷与未知。
 
“科室医生几乎都是学西医的,接受并研习中医,除了心理上需要强大的自我调节能力,业务上更需要从头开始的勤勉。”科室主任陈太军介绍。
 
一方面,医院开办中西学中培训班,聘请湖北医药学院中医系教授开展集中授课培训,并定期选派骨干力量到全国实力雄厚的中医院进修学习。另一方面,科室人员充分利用休息时间进行自我充电,从基础理论入手,结合临床实践,探索中医治疗危急重症的宝贵经验。
 
医生在中西医两种理论中的自我斗争解决了,科室还面临新的挑战:来自病患的质疑。
 
“一个曾经的西医科室开展中医治疗,能行吗”“直接给我打针吧,打针效果快”。面对病患的疑惑与要求,医生坚持以患者利益为出发点,耐心为他们分析利弊。
 
在医院、科室与个人三方共同苦心经营下,中医经典科逐渐成为了医院一支新生的力量。“学习的过程是艰辛的,尝到的结果却是甜的。”陈太军说。近几年数据显示,科室的西药用量与占比降低了,病人住院时间缩短了。对病患来说,这既是为患者减轻了负担,也降低了成本,坚持标本兼治,也提高了疗效。同时,病患对中医治疗手段的接受度逐年提高,由最初的沟通被动接受,到如今主动要求。
 
中医治疗危急重症
 
2018年12月21日,科室迎来了一位特殊的病患,来自郧阳区青山镇的宋奶奶已经90岁高龄,因冠心病诱发了急性心梗,被送往医院时胸痛难忍、呼吸困难、全身大汗,情况十分危及。
此前,宋奶奶在某综合性医院接受治疗,按照常规治疗手段,宋奶奶需要在症状缓解后,在心脏冠脉做支架。但宋奶奶年龄大、身体状况不佳,能否耐受手术,医院与家属都不敢冒险。
中西医结合医院中医经典科医生们在危急时刻为宋奶奶服用了破格救心汤,让其稳住气血紧急回阳,再结合中药内服和西医基础治疗,宋奶奶的症状明显好转,情况基本稳定。
 
在以中医治疗手段为主导的综合救治中转危为安,宋奶奶只是无数个幸运的患者之一。
 
因长年在特殊环境中工作,龚先生换上了慢阻肺,即使已经退休,病症依然困扰他多年。仅2014年当年,龚先生就住院13次。一年的一大半时间耗费在医院,这让他苦不堪言。近两年,龚先生听人介绍,在中西医结合医院中医经典病区接受了中医治疗手段为主的综合治疗。起初,他对口服中药十分抵触,“胃口本就不佳?怎么喝得下中药?”“良药苦口利于病”,主治医师一边耐心劝解,一边在中药口感上下功夫。“胃口不好时,就添加一些口味较好的药材,提升口感。”陈太军说。同时,配和中药足浴让药效作用全身,龚先生的身体状况有了显著变化。“原来走路都费劲,现在还能带孙子,满足。”
 
“病患身体功能的恢复是无言的肯定,是科室运用中医治疗手段治疗危急重症优势的体现。”陈太军说。
 
中医传承展未来
 
中医治疗手段让无数病患转危为安,有其特殊的优势所在。与西医中对症下药的理论不同,中医主张将病人看做一个整体,通过调节病患自身的身体机能,来提高自主抗病能力。目前,中医经典科采用内服中药、自创敷贴、中药足浴等综合手段,为广大病患带来了福音。
 
传承中医经典,既是医疗所需,也是大势所在。2017年11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召集全国一百家三级甲等中医医院院长召开会议,各省、自治区中医药管理局代表出席,会议中明确提出要在广东省中医院和十堰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现有的中医经典科的基础上,再在全国范围内组建100个中医院中医经典科,由国家财政直接投入组建。同时,早在十九大政府工作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就明确提出了大力发展中医药的工作要求。
 
“这是国家对中医经典的重视,也为我们指明了方向。组建中医经典科,大力发展中医经典,是契合国家政策要求的。”陈太军说。在传承中医经典方面,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走在了前列。近两年,市卫计委每年为医院配套专项资金,用于支持中医经典的传承与发展。
 
在自力更生与外部支持的双重努力下,中医经典科形成了科学完善的人才梯队。目前,科室共有8名医师,其中正、副主任各一名,硕士研究生医生6名。通过不断培养激发人才潜力,科室团队的整体水平逐步提高。
 
专业过硬成就有口皆碑。以主治医师蔡晶晶为例,通过仁心与妙手,收获了无数病患的信任。曾就读成都中医药大学研究生的蔡晶晶毕业已有8个年头,她见证了科室艰难转型到稳步发展的过程。如今,不仅她自己接诊的病人对她信赖有加,科室其他病人也慕名专程找她开药方。多年来,她始终保持全院开具中药药方总量第一的成绩。
 
“病患需求、政策要求,说明我们提前选择的路是一条正确的道路。”陈太军表示,科室的未来发展规划更加明晰,科室人员的干劲更加澎湃。
 
传承中医经典,中医人才是关键。在坚定大方向的基础上,科室将继续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一方面积极培养内部人才,另一方面大力引进专业领域人才,将自主学习与外出进修相结合,不断提高科室队伍的专业水平,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让中医经典焕发时代新活力。

Copyright @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十堰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十堰市红十字医院)
地址:十堰市汉江路221号   咨询电话:0719-8615100   传真:0719-8679135   邮编:442001
 鄂公网安备 42030302000308号   鄂ICP备19017940号-2